高校舞蹈課男女生同班教學的探索-音樂論文
作者:中州期刊-小君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1-12-24人氣:2042
隨著藝術教育的深化與推廣,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招收藝術類學生。國內三十一所獨立設置本科的藝術院校其中設立舞蹈專業(yè)的院校在招收舞蹈專業(yè)學生時,招生計劃中都有明確的男女生比例,入校后,也實施男女生分班教學。但除此之外的大部分院校在招生時,沒有明確的男女生計劃,新生入學后,一般實行男女生同班上課。
從目前的教學來看,高校的舞蹈教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基本功訓練部分包括身韻,一是民族民間舞部分包括組合和劇目。這兩部分的教學對男女生的要求既有一致性,又有差異。一.基本功訓練部分從生理解剖的角度來看,男女生身體的各系統(tǒng)功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女生骨骼重量較輕,骨骼能夠承受的壓力和拉力較差,但脊柱椎間盤軟骨較厚,彈性和靭性較好,柔靭性較高;骨骼肌體積比男生小,肌肉力量比男生差;女生由于腰部較長,盆骨較寬大,體型特點使身體重心相對較低,這對于掌握平衡和穩(wěn)定較為有利,但對于要求高速的動作和跳躍相對不利。因而在教學中,基本功訓練部分應根據(jù)性別差異,有不同的設計。
對于力量和素質的基礎訓練,男女生有很多一致性,如:下肢力量訓練,其中擦地、踢腿.蹲等練習,對男女生的訓練要求基本是一致的;但根據(jù)男女生的差異,在柔靭性的訓練方面,對女生的要求較男生要高,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拉伸力度要大些;而在彈跳力和身體爆發(fā)力的訓練上,對男生的強度要遠大于女生。
在技巧教學中,男女生有許多相同之處。跳的技巧:射雁跳.分腿跳、大跳等;轉的技巧:原地轉、平轉等;翻身類:踏步翻身等;控制類:探海等。但有些技巧男女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別,如:男生技巧中的贊步跳、掃堂探海轉.大蹦子.旋子.飛腳等,女生極少做;而女生技巧中的小蹦子.探海翻身.紫金冠跳等,男生也極少做。
以上男女生在教學中內容相同部分,為男女生同班教學奠定了基礎,而對于男女生差異比較大的素質訓練及技巧的教授,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有分層教學的能力。這一般體現(xiàn)為三種情況:一是動作相同,動作的訓練幅度和要求也基本一致,以原地轉為例,男女生都要求在半腳尖上重心直立,留頭甩頭,教學差異不大,較容易組織;二是動作相同,但動作的訓練幅度和要求不同,以訓練彈跳素質為例,男生的教學內容從數(shù)量和強度上都要多于女生;三是動作不同,訓練方式和要求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好的從教素質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以翻身類技巧為例,女生在進行小蹦子的訓練時,男生就相應進行大蹦子的訓練,關于技巧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分層講解和訓練,教學差異較大,要適時把握好課堂結構和感覺。二.民間舞教學部分在民間舞教學部分,大多數(shù)學校進行的教學內容有:東北秧歌、云南花燈.安徽花鼓燈、山東秧歌、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維吾爾族舞蹈、朝鮮族舞蹈等。筆者將以上教學內容分為兩類:一類是動作形態(tài)和氣韻上雖有男女班的差異,但動作程式較為一致,如東北秧歌.云南花燈.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維吾爾族舞蹈等;一類是從動作程式.形態(tài).氣韻等方面男女生差異都較大的部分,如山東秧歌中,女生常做的膠州秧歌.海陽秧歌與男生常做的鼓子秧歌差異就比較大,安徽花鼓燈中男女生的差異也比較大。
基于以上所述情況,在教材選用上,盡量多選用男.女生差異較小、特點較為一致的教材,在教學中,要分別強調在動作審美和性格上男女生的差異。如:東北秧歌教學中,同是頓步訓練,對男生要求要體現(xiàn)出灑脫.豪放的陽剛個性,動作相對要大氣、夸張.倔強,腰部動律以橫擰為主,動作重視“點”要到位;對女生則要求“俏”與“艮”,重視動作的美感,“以情帶動”,腰部動律除橫擰外,應多加入劃圓動律,賞內容需要充足的時間作為保證;對于很多篇幅長大的作品,如西方音樂史中的交響樂作品,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反復的聆聽才能使人有比較完整的印象。這樣耗時的功課放在課上進行會占據(jù)太多時間、影響教學進程,在課下又很難監(jiān)督學生的完成情況。因此,賞析訓練適宜將課下的賞與課上的“析”結合進行。教師在課堂上以“析”為主,從作品的背景、主題.結構.和聲.曲式等方面帶領學生剖析音樂,并以之作為學生課后聽賞的指導,引起學生探索與印證的興趣;課后學生則可以從容的進行反復聽賞,并將所想所得在下次課上反饋.討論。這樣既大大節(jié)省了課堂上時間.保證了進度,又使欣賞的效果得到保證,同時還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可謂一舉三得。(三)音樂史論之“論”在基礎知識得以鞏固、賞析材料充分熟悉后,音樂史課最重要的部分,“史論”之“論”就有了實踐的基礎?;仡櫳衔?,音樂史課所要達到的目標一人文性和創(chuàng)造性之所以有得以實現(xiàn)的可能,并非因為音樂史課是簡單的基礎知識和欣賞內容的疊加,而是因為在課堂上能給學生提供一方思辨的天空。
音樂史作為人文學科,其闡述必然與各種學術觀點息息相關,教材的選用.教師的知識結構和主觀視角都會影響對一段歷史、一首作品或一個音樂家的印象與評價。將觀點與史實區(qū)別開來,這是史論課上極易被忽視的。尤其在音樂本體賞析的環(huán)節(jié),每個人對于作品所產生的高度個人化的感受是千差萬別的,在這一基礎上產生的觀點自然會有差異。不同觀點的顯現(xiàn)與交流則是學生思辨的最佳啟蒙方式。
以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是音樂史教師經常采用的方法,也是有效的促進學生深入學習研究的途徑。但學生對于這樣的功常常是一抄了之,論文變成史實的陳述,無論點可言。因此,論文寫作之初,教師對學生立論的引導就顯得十分關鍵。
乘著新課改的春風,音樂史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方興未艾。但不可否認,教學改革措施從理論成果到課堂實踐再到成功地系統(tǒng)化與定型推廣,仍然是前路漫漫。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當是音樂史論教師貫穿于教育實踐的不懈追求,只有這樣,音樂史論課才能夠向著真正的素質教育的方向順利發(fā)展前行。
從目前的教學來看,高校的舞蹈教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基本功訓練部分包括身韻,一是民族民間舞部分包括組合和劇目。這兩部分的教學對男女生的要求既有一致性,又有差異。一.基本功訓練部分從生理解剖的角度來看,男女生身體的各系統(tǒng)功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女生骨骼重量較輕,骨骼能夠承受的壓力和拉力較差,但脊柱椎間盤軟骨較厚,彈性和靭性較好,柔靭性較高;骨骼肌體積比男生小,肌肉力量比男生差;女生由于腰部較長,盆骨較寬大,體型特點使身體重心相對較低,這對于掌握平衡和穩(wěn)定較為有利,但對于要求高速的動作和跳躍相對不利。因而在教學中,基本功訓練部分應根據(jù)性別差異,有不同的設計。
對于力量和素質的基礎訓練,男女生有很多一致性,如:下肢力量訓練,其中擦地、踢腿.蹲等練習,對男女生的訓練要求基本是一致的;但根據(jù)男女生的差異,在柔靭性的訓練方面,對女生的要求較男生要高,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拉伸力度要大些;而在彈跳力和身體爆發(fā)力的訓練上,對男生的強度要遠大于女生。
在技巧教學中,男女生有許多相同之處。跳的技巧:射雁跳.分腿跳、大跳等;轉的技巧:原地轉、平轉等;翻身類:踏步翻身等;控制類:探海等。但有些技巧男女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別,如:男生技巧中的贊步跳、掃堂探海轉.大蹦子.旋子.飛腳等,女生極少做;而女生技巧中的小蹦子.探海翻身.紫金冠跳等,男生也極少做。
以上男女生在教學中內容相同部分,為男女生同班教學奠定了基礎,而對于男女生差異比較大的素質訓練及技巧的教授,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有分層教學的能力。這一般體現(xiàn)為三種情況:一是動作相同,動作的訓練幅度和要求也基本一致,以原地轉為例,男女生都要求在半腳尖上重心直立,留頭甩頭,教學差異不大,較容易組織;二是動作相同,但動作的訓練幅度和要求不同,以訓練彈跳素質為例,男生的教學內容從數(shù)量和強度上都要多于女生;三是動作不同,訓練方式和要求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好的從教素質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以翻身類技巧為例,女生在進行小蹦子的訓練時,男生就相應進行大蹦子的訓練,關于技巧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分層講解和訓練,教學差異較大,要適時把握好課堂結構和感覺。二.民間舞教學部分在民間舞教學部分,大多數(shù)學校進行的教學內容有:東北秧歌、云南花燈.安徽花鼓燈、山東秧歌、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維吾爾族舞蹈、朝鮮族舞蹈等。筆者將以上教學內容分為兩類:一類是動作形態(tài)和氣韻上雖有男女班的差異,但動作程式較為一致,如東北秧歌.云南花燈.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維吾爾族舞蹈等;一類是從動作程式.形態(tài).氣韻等方面男女生差異都較大的部分,如山東秧歌中,女生常做的膠州秧歌.海陽秧歌與男生常做的鼓子秧歌差異就比較大,安徽花鼓燈中男女生的差異也比較大。
基于以上所述情況,在教材選用上,盡量多選用男.女生差異較小、特點較為一致的教材,在教學中,要分別強調在動作審美和性格上男女生的差異。如:東北秧歌教學中,同是頓步訓練,對男生要求要體現(xiàn)出灑脫.豪放的陽剛個性,動作相對要大氣、夸張.倔強,腰部動律以橫擰為主,動作重視“點”要到位;對女生則要求“俏”與“艮”,重視動作的美感,“以情帶動”,腰部動律除橫擰外,應多加入劃圓動律,賞內容需要充足的時間作為保證;對于很多篇幅長大的作品,如西方音樂史中的交響樂作品,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反復的聆聽才能使人有比較完整的印象。這樣耗時的功課放在課上進行會占據(jù)太多時間、影響教學進程,在課下又很難監(jiān)督學生的完成情況。因此,賞析訓練適宜將課下的賞與課上的“析”結合進行。教師在課堂上以“析”為主,從作品的背景、主題.結構.和聲.曲式等方面帶領學生剖析音樂,并以之作為學生課后聽賞的指導,引起學生探索與印證的興趣;課后學生則可以從容的進行反復聽賞,并將所想所得在下次課上反饋.討論。這樣既大大節(jié)省了課堂上時間.保證了進度,又使欣賞的效果得到保證,同時還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可謂一舉三得。(三)音樂史論之“論”在基礎知識得以鞏固、賞析材料充分熟悉后,音樂史課最重要的部分,“史論”之“論”就有了實踐的基礎?;仡櫳衔?,音樂史課所要達到的目標一人文性和創(chuàng)造性之所以有得以實現(xiàn)的可能,并非因為音樂史課是簡單的基礎知識和欣賞內容的疊加,而是因為在課堂上能給學生提供一方思辨的天空。
音樂史作為人文學科,其闡述必然與各種學術觀點息息相關,教材的選用.教師的知識結構和主觀視角都會影響對一段歷史、一首作品或一個音樂家的印象與評價。將觀點與史實區(qū)別開來,這是史論課上極易被忽視的。尤其在音樂本體賞析的環(huán)節(jié),每個人對于作品所產生的高度個人化的感受是千差萬別的,在這一基礎上產生的觀點自然會有差異。不同觀點的顯現(xiàn)與交流則是學生思辨的最佳啟蒙方式。
以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是音樂史教師經常采用的方法,也是有效的促進學生深入學習研究的途徑。但學生對于這樣的功常常是一抄了之,論文變成史實的陳述,無論點可言。因此,論文寫作之初,教師對學生立論的引導就顯得十分關鍵。
乘著新課改的春風,音樂史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方興未艾。但不可否認,教學改革措施從理論成果到課堂實踐再到成功地系統(tǒng)化與定型推廣,仍然是前路漫漫。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當是音樂史論教師貫穿于教育實踐的不懈追求,只有這樣,音樂史論課才能夠向著真正的素質教育的方向順利發(fā)展前行。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