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精神分析視閾下的托妮·莫里森的《慈悲》解讀

作者:中州期刊k2057.cn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4-06-28人氣:1746
2008年,托妮·莫里森的新作《慈悲》一出版就成為當年《紐約時報書評》評選的十大最佳圖書之一?!都~約時報》高度贊賞“這個故事不僅是對丟失的純真與破碎的夢的悲痛訴說,而且是托妮·莫里森最令人難忘的作品。”小說中莫里森重新反思歷史,將目光投向尚在萌芽期的美利堅民族。通過邊緣化的聲音,莫里森再現(xiàn)奴隸制和種族主義聯(lián)袂下給各族裔帶來的精神創(chuàng)傷。它著眼于對人性本身而不是“黑人性”奴役與自由,這使小說成為典型的精神分析文本。伊格爾頓認為,文本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可以從作品的作者,作品的內容,作品的形式結構和作品的讀者進行闡釋。1[155]因此,本文擬從這四個方面解讀《慈悲》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運用。

一、莫里森的弗洛伊德情結

家庭影響和親身經(jīng)歷使莫里森在成為作家后常常用夢境、象征和隱喻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爱斔€是個孩子的時候,她經(jīng)常聽她的父母給她講鬼故事,她所有的小說中都充滿超自然的東西?!?[242]“祖母常問我做什么樣的夢,一聽到夢里的事,就去找詳夢的書…夢到兔子,夢到死人,夢到辦喜事都有用處,但還要看顏色,其中大有講究,而我對這些很感興趣”,母親常唱著歌并通過解析夢的象征來玩數(shù)字游戲。她說,“我做夢好比真生活一樣,既有趣,又是信息來源”2[100]。祖母和母親釋夢的熱衷對童年的莫里森必定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在幫祖母釋夢的過程中,莫里森極有可能閱讀過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她小說中對夢的機制和夢境隱喻嫻熟的運用就是最好的證明。此外,莫里森的一個兄弟“被迫接受感化院和精神病院診斷實施的額葉切除人格手術。”3[4]至親兄弟的精神創(chuàng)傷和認知障礙也讓莫里森比一般人對精神分析領域有更多的了解。

成長背景讓莫里森對潛意識層面的心理探索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研究古典文學的莫里森碩士畢業(yè)論文選擇了幾乎是同時代兩位作家,研究主題為《弗吉尼亞·伍爾夫和威廉·福克納對異化的處理》。伍爾夫和??思{都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情有獨鐘。4[20]這兩位作家對后來莫里森的小說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莫里森的“碎片式”敘事和意識流產(chǎn)生的開放式閱讀體驗和張力使得她的小說成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典型文本。

莫里森創(chuàng)作中十分強調靈感。它既是“作家的障礙”,更是“寫作時要更接近那種促使我不得不拿起筆來的內心沖動”。她說,“我是從我內心中某個特殊的地方出發(fā)開始寫作的,雖然我不知道那個地方在哪兒,或者怎樣自覺地進入那里”2[93-118]。筆者認為靈感就是“那個特殊的地方”,是內心的敘事沖動。靈感具有弗洛伊德所說的潛意識色彩,敘事過程就是精神分析的過程。莫里森對靈感的重視體現(xiàn)了她對潛意識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的認同。靈感潛意識性使莫里森最大可能地摒除了意識形態(tài)層面上特定標簽,例如種族、性別、政治、社會等因素,呈現(xiàn)出相通的人性。莫里森潛意識創(chuàng)作的堅定信念讓她的“小說結尾總是敞得開開的”2[93-118],留下廣闊的解讀空間。

二、精神創(chuàng)傷的人物形象

莫里森在《慈悲》中刻畫了一位精神分裂人物索柔和其裂變的雙重人格“雙胎”。索柔是命運多舛的混血兒,難以啟齒的出生,海難事故后孤身一人,被救起后遭到強奸,孩子早夭,在新農(nóng)場被人孤立,憂郁古怪。她“長著一雙狐貍眼,一口黑牙,以及一頭從未梳整齊過的紅色頭發(fā)”,看到她“太太的惱怒幾乎就掛在臉上”,“對莉娜來說,她本人就是厄運”。5[53]索柔獨自一人時會大聲講話,在第一個孩子因為早產(chǎn)死亡,莉娜遵循土著儀式將它放入河流中后,她更出現(xiàn)幻覺“認為看到了孩子打哈欠”,甚至常出現(xiàn)嬰兒嗆水的畫面。5[123]

在索柔創(chuàng)傷性癔癥中,引起癥狀的是船難事件,船長父親下落不明,恰巧正麻醉接受手術的她死里逃生。弗洛伊德認為癔癥的“發(fā)作情形因病人同時扮演幻想中兩種人物角色,換句話說,他便具有多重認同作用,從而使這種幻想變得難解”。6[125-126]因此,“癔癥發(fā)作只不過是潛在的幻想,經(jīng)外射與衍變而以一種啞劇的形式所表現(xiàn)的人自身運動系統(tǒng)的某種動作而已。這些幻想是潛意識的,它們與夢的分析性質相同?!?[116-117]莫里森將意識層面癔癥的癥狀只不過是經(jīng)“變形作用”而表現(xiàn)的潛意識幻想,創(chuàng)造性地將后者外化在人物塑造中。她通過直觀命名能指“索柔”和“雙胎”,所指意識和潛意識。索柔總是心不在焉,整天精神恍惚,性格舉止怪異?!半p胎”靈敏、睿智、堅定。她是索柔的保護者,撫慰著悲傷、孤獨、壓抑和受人侮辱排擠的索柔?!半p胎”能讀懂莉娜戒備,當莉娜查看籃子時,索柔以為她只是在檢查里面儲存的東西,“但雙胎說不是,她是在看你是不是偷吃了食物”。5[122] “雙胎”最先意識到鐵匠的到來帶來的改變,她讀懂了莉娜的擔憂,太太的忽視,先生的熱忱,弗洛倫斯的悸動。

癔癥還表現(xiàn)為記憶的缺失,索柔甚至連船長父親留下的痕跡都變得模糊。直到第二個女兒的誕生,“雙胎”消失了,她的回憶才不再是“除去冰冷的風,一切都凝固了”,記憶變得連續(xù)“一艘大船在大風里航行時,冬季大海上閃爍著那種灰白色的光”。5[134]船難帶來的“記憶固著”隨著新生命的誕生開始涌動。

通過弗洛伊德癔癥的理論及病征表現(xiàn),莫里森塑造出一個復雜深刻的混血兒形象。新生命的誕生治愈了索柔的癔癥,莫里森隱喻地以母愛彌合傷痛,讓索柔成長為堅強而自信的人。最終索柔自我命名“完整”,這象征著她選擇自我重構身份,開始承擔責任,變得溫柔而充滿希翼。

而小說中主人公弗洛倫斯對一種目光的持久記憶和甘愿為奴的心理符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常用“暗恐心理”,即“壓抑的復現(xiàn)”的另一種表述——“有些突如其來的驚恐經(jīng)驗無以名狀、突兀陌生,但無名并非無由,當下的驚恐可追溯到心理歷程史上的某個源頭;因此不熟悉的其實是熟悉的,非家幻覺總有家的影子在徘徊。在暗中作用。熟悉的與不熟悉的并列、非家與家關聯(lián)的這種二律背反,就構成心理分析意義上的暗恐”。7[106]

弗洛倫斯敏感決定了她幼小的心靈無法理解母親放棄自己的行為,無法逃避這個決定帶來的內心的紛亂。母親拋棄自己的行為潛抑成“暗恐心理”,每當意識到自己可能被拋棄時就看見“閔哈妹牽著她的小男孩站在那?!?nbsp;弗洛倫斯在寫給鐵匠的自白中簡要地描述了母親讓雅各布帶走自己的場景:“她的小男孩還在吃奶。帶走女孩吧,我女兒,就是我,我”。5[7]弗洛倫斯用“閔哈妹”和“她”指代“我的母親”,用“她的小男孩”、“她的寶貝兒子”指代弟弟,她試圖用距離化的稱呼割裂自己與母親和弟弟的關系。這說明弗洛倫斯無法原諒母親,不愿提及母親,甚至覺得不管夢見什么,都比夢見母親和她的小男孩要好。

這種“暗恐心理”茫然不知地重復上演。當看到懷孕的索柔,弗洛倫斯“有點擔心”,“哺育著貪念嬰兒的母親讓我害怕”。5[8]當她在鐵匠家看到手拿玉米皮娃娃的小男孩馬萊克,弗洛倫斯再次感到憂心“仿佛他是你的未來,而我卻不是?!薄鞍悼中睦怼弊魉钕?,弗洛倫斯看到他“眼中的憎恨如此大聲”,“于是我便知道閔哈妹要來了”,“她牽著小男孩的手斜倚在門邊”。5[137] “暗恐心理”導致弗洛倫斯無法正確看待同樣被人拋棄的孤兒馬萊克,在情緒激動下她甚至扭傷了小男孩的胳膊。如果說母親的拋棄使弗洛倫斯失去庇護和認同感,那找尋鐵匠的艱辛旅程也是她第一次主動尋找愛情、尋找自我和尋找歸屬的嘗試。但可悲的是,“暗恐心理”驅使下甘愿為奴的她,內心枯萎,行為失去控制,失去了愛與被愛的能力。盡管她內心呼喊著“永遠永遠不和你分開。在這里,我不會是那個該被攆走的人”5[136],跪在地上向鐵匠爬去,卻只得來鐵匠冰冷的拒絕。

激烈沖突后,弗洛倫斯卻發(fā)現(xiàn)“我的路清晰了”,她從“毫無防備、急于求歡,尤其甘愿將別人的卑鄙歸咎于自己”的“永遠擁有我”變成“永遠別碰我”。 5[152]最終弗洛倫斯冒著被逐出農(nóng)場的危險,在黑夜中在燭光下的小黑屋鑿字書寫剖白自我、記憶和痛苦的經(jīng)歷,這個過程也是當處于潛意識的“暗恐心理”進入意識,因此反抗的力量減弱,癥狀自然消除,壓抑自然消失的過程。莫里森讓弗洛倫斯直面內心最隱秘的傷口,用書寫發(fā)泄負面情緒從而緩解心靈傷痛。

莫里森在《慈悲》中塑造了兩位精神出現(xiàn)創(chuàng)傷的女性形象,通過在自我身上找到弱點和情感壓抑的根源,繼而積極自救,實現(xiàn)了即便是在最罪惡的奴隸制度下的社會邊緣,也能重新拾回愛與自由,積極堅韌的生活。

三、自由聯(lián)想法對小說結構的影響

厄普代克在給《慈悲》的書評時曾說:“托妮·莫里森寫作習慣,也許是她受威廉·??思{最致命的影響——在讀者弄清楚故事頭緒之前,突然無征兆地開始敘述故事?!?[112]這使她的小說結構呈現(xiàn)出典型的意識流特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構成了意識流小說的心理學基礎?!?920年出現(xiàn)了十余種以意識流作為構思的小說,而意識流正是由他[弗洛伊德]首創(chuàng)的自由聯(lián)想治療法演化而來”。9[1123]所謂自由聯(lián)想,就是人物的想象不受任何限制,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無拘無束地在真實與虛幻,夢與現(xiàn)實,回憶與憧憬交替出現(xiàn)。

《慈悲》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弗洛伊德的自由聯(lián)想法。自由聯(lián)想總是有一個具體的起因或是觸發(fā)點,然后一個事物接著一個事物相繼聯(lián)想展開,最終再回到起點來。《慈悲》的奇數(shù)章為主人公弗洛倫斯的第一人稱敘述,如果將她的敘述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故事從那雙鞋開始”5[2]到“閔哈妹,你現(xiàn)在可以開心了,因為我的腳底板和柏樹一樣堅硬了。”5[177]故事由渴望一雙鞋開始,以不再需要鞋為終結,自由聯(lián)想呈現(xiàn)圓形結構。上下相連的事物之間具有一定的關系,如類比、對比、相似、因果等,而充當觸發(fā)器的可以是一個人,一件事物,某個場景等。莫里森以鞋為觸發(fā)物,以弗洛倫斯的自由聯(lián)想為敘述中軸,使她的意識在“丟鞋—尋鞋—不再需要鞋”往復不斷地輻射,與其他人物意識相互補充重復敘事。

莫里森在運用自由聯(lián)想時,注重它的隨意性和跳躍性,使人物的各種意識在頭腦中跳躍、閃現(xiàn),展現(xiàn)人物復雜多維度的內心世界。在第一章里,弗洛倫斯從鐵匠,想到尋找他的艱辛旅程,從“比奶牛還大的巨鳥”5[5],想到莉娜,又回到鐵匠。她從家的意象,想到與母親在馬里蘭的家,想到雅各布農(nóng)場曾經(jīng)溫馨的家,再輻射回馬里蘭,又回到現(xiàn)在森嚴冷酷的農(nóng)場,想到自己被母親拋棄,想到幼時旅途中被人搶走鞋,想到懷孕的索柔,再回到母親拋棄自己的場景。這一連串的自由聯(lián)想還原了意識流動的不穩(wěn)定性和非邏輯性,再現(xiàn)了弗洛倫斯愛情失敗后,剛開始自我書寫時壓抑的精神狀態(tài)。

弗洛伊德豐富了作為意識流的夢,認為它也是自由聯(lián)想的一種。莫里森在《慈悲》中嫻熟地運用了夢境,讓人物最大程度擺脫意識的防御和審查機制,通過自由聯(lián)想接近潛意識,從而超時空、超理性地揭示內心。小說中詳細描述的弗洛倫斯的夢有兩次,第一次她夢見櫻桃樹向她走來,彎腰想跟她說話。5[101]第二次夢見“我跪在草地里…有一股香氣,消失后,我注意到自己在一片湖邊”,之后是一片湛藍,當想去照倒影時,卻看到簡,在恍惚間似乎又看到閔哈妹牽著馬萊克的手站在床邊。5[137]弗洛倫斯心中最糟糕的夢是閔哈妹和小男孩站在近旁。即便是在防御機制最松懈的夢中,她也無法擺脫曾被拋棄的暗恐心理。因此,她無法傾聽母親的述說,害怕被母親再次拋棄。

《慈悲》的小說結構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影響,莫里森大量運用自由聯(lián)想突破文本時空體的限制,增加了文本的容量和層次。自由聯(lián)想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敘述結構,不僅人物通過客觀物睹物思人、觸景生情、由此及彼,還讓心理時間和客觀時間相互作用滲透,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并置、疊加、滲透,形成一種時空錯亂、順序顛倒的結構。

四、文本的間隙,讀者的參與

莫里森認為“文學作品不只是敘述一個故事,而是要讀者參與其中…這樣,讀者和作者就在一起共同創(chuàng)造這本書,感受這種經(jīng)歷?!?[119-128]作者和讀者借助作品這一媒介能夠心靈相通,情感互動,弗洛伊德潛意識學說是心理根源。弗洛伊德認為藝術作品,恰如夢一般,是潛意識愿望在想象中的滿足。作者的壓抑本能,以及渴望釋放壓抑本能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心理根源。而讀者具有同樣心理結構,同樣受到潛意識的驅策支配和超我社會倫理道德的制約,作為承載本我欲望的文學作品便成為讀者尋求欲望滿足和壓抑釋放的場所。讀者也并不是簡單意義上作者意圖的被動接受者,他們能自主性地通過作品指向作者的潛意識,對作者和作品加以分析和闡釋。在某種程度上文本的空白和不確定性刺激著讀者創(chuàng)造性的參與。這些意義的空白誘導讀者重復運用個體知識和經(jīng)驗、價值倫理體系和世界觀去主動參與敘事,潛意識本能欲望也在作者和讀者互動中得到滿足。

莫里森在《慈悲》巧妙地運用空白藝術調動讀者的參與性,實現(xiàn)讀者與作者的共同宣泄,從而達到滿足潛意識的本能欲望。筆者認為小說最重要的空白是鐵匠聲音的缺失。小說的奇數(shù)章是弗洛倫斯的第一人稱敘事,偶數(shù)章每章講述一個主要人物的故事,但關鍵人物鐵匠卻至始至終沒有出現(xiàn),讀者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故事都是通過其他人物敘述的。然而,鐵匠在小說中卻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他治愈了索柔和翠貝卡,保住了支離破碎的農(nóng)場,他讓弗洛倫斯認識到愛與自由,真正成長起來。在莉娜眼中,他不僅技藝精湛,還與老爺親如兄弟,分食一只蘋果。他有自由人的身份,手段高明,自負老練,卻充滿誘惑和危險。在翠貝卡眼中鐵匠是雅各布“蓋房的完美搭檔”,是懂得醫(yī)術救人性命的“無價之寶”。5[97]即便在索柔眼中他似乎盡善盡美。在旁人眼中技藝精湛、救死扶傷、自由而驕傲的鐵匠,卻對弗洛倫斯不告而別,掄起拳頭,大男子主義。鐵匠解讀世界卻不理解用生命愛著他的弗洛倫斯。

莫里森文本的空白刺激著讀者創(chuàng)造性參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發(fā)掘作者為何讓鐵匠沉默,不發(fā)一語。讀者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對鐵匠做出反應:喜歡他的,認為他是難以企及的“理想的化身”或是傳遞神意的使者;厭惡他的,認為他輕視女性,粗暴薄情。開放性的結局又讓人浮想聯(lián)翩,鐵匠有一天會讀到弗洛倫斯的書寫嗎?他讀到這些以后又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他和弗洛倫斯的結局會怎樣?正是在文本的間隙中,讀者滿足自我幻想,獲得了快感。

五、結語

《慈悲》將筆觸對準了萌芽期的美洲蓄奴制,從外延和內涵上解構了“黑人性”與奴隸制對等的歷史誤讀。通過刻畫了多族裔群體的不同階層的人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枷鎖,重新思索精神創(chuàng)傷的群體如何自救,走出困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解讀莫里森的《慈悲》不僅能厘清人物本身難以理喻的行為,窺探人物怪異行為背后的內心世界,更強調了作者對人性和黑人民族自身弱點的反思。精神分析理論對作者的影響潛移默化地體現(xiàn)在她的作品創(chuàng)作中。透過精神分析的棱鏡,原本形象暗淡的索柔,空白聲音的“鐵匠”,看似松散實則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小說結構都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視閾下折射出全新的光芒。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