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電視臺新聞傳播力的提高策略
一、縣級電視臺新聞傳播力的現狀
(一)新聞內容的吸引度不高
第一,新聞題材局限性較大,縣級電視臺主要是縣委工作的主要宣傳途徑,對于黨和國家的政策發(fā)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宣傳作用,但是主要是集中在上級政策的指導方針上,對于政府的主要工作內容、主要工作方向等涉及的比較少。很多觀眾在觀看新聞題材后,覺得與自己的切身利益無關,因此就失去了觀看的興趣;同時,縣級電視臺只是對上級領導的指示進行宣傳,使得群眾有種居高臨下的距離感,給人紙上談兵的錯覺。
第二,新聞特色不夠明顯,縣級電視臺主要是以宣傳當地獨特的新聞事件為主,例如:報道當地的節(jié)日、傳統(tǒng)的風俗等等。而目前的新聞報道中對于當地特色的報道不夠突出,往往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無法滿足當地群眾的需求。
第三,缺乏輿論監(jiān)督的功能,這是縣級電視臺的重要職能之一,然而目前大多數的縣級電視臺只是宣傳和報道正面的事件,對于負面的信息幾乎不會進行報道,從而無法履行輿論監(jiān)督的職責。
(二)新聞形式缺乏多樣性
第一,報道形式較為老套,大多數的縣級電視臺采用主持人進行報道的形式開展,然后采用現場記者采集的圖片和視頻等,再加上相關的文字論述,將新聞內容呈現給觀眾。但是,很少出現現場直播的方式,很容易讓觀眾產生厭煩的心理,而且報道的內容形式固定,結構化或者公式化的報道內容千篇一律。
第二,敘事手法過于單一,很多縣級電視臺都會報道相關的人物故事,但是報道的手法非常單一,主要是以敘事為主,由主人公或者記者講述事件的大致過程,而且相關事件沒有特色,缺乏感染力,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
第三,傳播渠道過于單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媒體也逐漸發(fā)展起來,在大部分的鄉(xiāng)村中,人們都會使用智能手機和網絡,人們普遍采用新媒體的方式獲取新聞。因此,傳統(tǒng)的縣級電視臺新聞傳播方式過于單一,很容易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導致觀眾的流失現象嚴重。
二、縣級電視臺新聞傳播力的提高策略
(一)轉變傳統(tǒng)觀念,培養(yǎng)服務意識
縣級電視臺雖然是進行新聞報道的主要途徑,但是也是服務型的部門,所以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觀念,逐漸培養(yǎng)服務意識,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新聞的策劃和選題,相關的新聞報道內容、新聞報道形式等都需要貼近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報道與老百姓利益相關的實實在在的內容。而且相關的報道內容需要突出未來縣級組織的工作內容,具體的實施策略等等,避免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第二,要培養(yǎng)縣級電視臺的服務意識,使得他們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服務職責,與老百姓處于同等的地位,將老百姓的所思、所感、所需、所想放在工作的重點,通過記者走進老百姓,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做出最真實的報道。
(二)推動新聞內容的創(chuàng)作水平
根據上文可知,縣級電視臺的新聞內容需要集中到老百姓的身上,并且需要切實提高新聞內容的創(chuàng)造水平,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第一,強調報道的實時性特征,這是新聞的重要特性之一,所以需要將老百姓發(fā)生的事件進行及時報道,從而能夠更好地增強新聞的實效性,及時將相關的信息傳遞給老百姓,使得他們能夠及時了解相關的信息,并及時做出相應的反饋;第二,突出地域特色,每個縣城由于地域、歷史、風俗等多個方面的不同,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因此縣級電視臺在進行報道時,需要注重突出地域特色,塑造地方性的品牌,對于帶動縣城發(fā)展的特色文化進行重點宣傳,從而能夠更好地突出縣級電視臺的優(yōu)勢,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同時也能夠對地域文化進行宣傳,提高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對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當地旅游業(yè)等多個方面都有推動作用。
(三)豐富節(jié)目的形式
第一,挖掘創(chuàng)新型的節(jié)目形式,例如:可以采用訪談類的形式,對于縣城中的知名企業(yè)家或者農業(yè)專家進行采訪報道;或者是制定相關的專題報道,可以滿足不同觀眾的喜好;同時,也可以采用新聞直播或者是現場報道的方式進行開展。
第二,與觀眾進行互動,根據上文的論述可知,觀眾是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的主要服務對象,觀眾的反饋能夠更好地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更好地推動新聞傳播工作的創(chuàng)新;同時,也可以調動觀眾的積極性,滿足觀眾的參與愿望。
第三,合理進行新聞節(jié)目的播放,例如:對于縣城來講,大多數的農民都需要從事農業(yè)勞動,所以關于農業(yè)知識方面的內容需要在晚間進行播放;而白天可以安排其他內容進行補充,能夠合理地安排節(jié)目效果,獲得更多的收視率,贏得觀眾的認可。
(四)拓寬新聞的傳播渠道
過去縣級電視臺主要是依靠傳統(tǒng)電視作為新聞的傳播渠道,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網絡和智能手機逐漸普及,也需要逐步拓寬新聞的傳播渠道,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融合新媒體,實現傳統(tǒng)途徑與新媒體途徑的進一步結合,除了需要使用新媒體進行新聞傳播之外,還需要針對新媒體制作特色的宣傳內容,突出新媒體的特色,從而實現更好的宣傳效果;第二,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賬號、微博賬號等多種形式,與觀眾進行互動,從而可以更好地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能夠更加深入了解觀眾的需求,真正實現走近老百姓,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新聞題材。
(五)提高新聞人才的專業(yè)素質
第一,吸引更多新聞專業(yè)的優(yōu)質人才,通過提高縣級電視臺新聞人員的福利待遇,給予他們良好的培養(yǎng)和晉升通道,滿足他們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需求,利用他們的專業(yè)優(yōu)勢,更好地推動縣級電視臺新聞傳播力的提升。第二,結合縣級電視臺新聞制作各崗位工作內容、特點,設置相應的崗位責任制度,通過對各崗位工作人員的職責劃分,來明確各崗位人員職權行使范圍、內容、目標等。以此來確保新聞人員能夠將工作精力放在自身本職工作范圍內,避免過于繁雜的工作內容對員工所造成的巨大工作壓力。以此來確保新聞人員各崗位工作效率的提升。第三,通過員工績效機制的設置,將員工日常工作表現與績效進行掛鉤,來有效激發(fā)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能夠在高漲的工作熱情下來推動新聞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加強對縣級電視臺的新聞編輯定位,結合新媒體的特點、優(yōu)勢加強對其新聞傳播潛力的發(fā)掘,在應用新媒體開展新聞傳播的過程中促進縣級電視臺轉型發(fā)展目標的實現。與此同時,作者也希望借助以上討論,在社會上引起人們對于縣級電視臺發(fā)展的重視,促使更多的新聞界工作者、社會學者廣泛關注縣級電視臺的發(fā)展。
本文來源:《記者搖籃》:http://k2057.cn/w/xf/2273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