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中的“生”與“死”
“生”與“死”是人類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特別是日本人持有自己獨特的生死觀。日本人來向對死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死似乎比生更能折服日本人的心。堀辰雄的作品中以“生”與“死”為主題的不在少數,但是與日本傳統生死觀強調的死亡之美不同,他的作品里充滿了對生的追求和贊美,并且不斷表達“生”所具有的頑強的精神,其中《起風了》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一、“死”之主題
而在日本文學史上,從上古時代到近現代,贊美“死”的作品非常多;日本的傳統美意識中的“物哀”、“寂靜”等也都與“死”這一主題有很深的聯系??傊瑢τ谌毡救?,尤其是日本的文人來說,“死”這一主題有著特別的魅力,這在日本文學作品中有非常明顯的表現。日本學者立川昭二認為:“(對于日本人來說)生和死的世界并不是完全斷絕的,而是像圓環(huán)一樣在某處連接起來。”“實際上‘生死觀’這個詞語也是日本所獨有的,所謂的‘死生’,并不是將生和死完全的分離開來。一般認為這是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連續(xù)而并非生與死的完全斷絕?!敝举R直哉在他的名篇《在城崎》中,也有過以下類似的敘述。
“生與死,并非是截然相反的兩極,我感到這兩者之間,并沒有那樣巨大的差異。”
很多對于日本人生死觀的研究,都是通過日本人喜歡的賞櫻花這一行為來進行分析。日本人認為春季是生命返魂的季節(jié),人的生命也如同櫻花一樣是一個生與死的循環(huán)。滿懷熱情的生活,灑脫的面對死亡,這是對日本人來說最好的生活態(tài)度??梢哉f,日本人的傳統生死觀帶有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對于“死”懷有一種崇高的感情,懷有敬意,甚至認為死亡是美麗的。對于日本人來說,所有的罪孽,一旦死亡就可以得到寬恕,無論是對集團甚至國家的忠誠,還是對自己罪孽的償還等等,都可以通過死來實現,生命就像櫻花,比起花朵的盛放,它凋零之時,也即是“死”之時,才是最深刻的美。
二、堀辰雄“生”意識的形成
與日本傳統的生死觀中大多強調的死亡之美不同,堀辰雄更傾向于追求“生”的意義。作為日本新心理主義的代表作家,他對于人類心理的描寫,尤其是面對死亡時人物所產生的心理活動的描寫非常細致。在小說《起風了》當中即以“我”內心感情的變化來逐漸揭示全篇的主題。從開始得知節(jié)子病情時的愧疚,但仍然極力的安慰著節(jié)子,到后來的迷茫、悲傷、甚至有一點怨恨,最后歸結到寧靜的與節(jié)子相濡以沫、相互支持。兩位主人公之間一直流淌著溫柔的氣氛,他們相互都能體會對方內心細微的變化,雖然女主人公“節(jié)子”死去了,但是她和男主人公“我”之間,所顯示出的超越死亡的“生”的勇氣貫穿全篇,并且在小說的結尾,“我”也從節(jié)子死亡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開始了新的人生。這種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的轉換,可以看出作者最終對“生”充滿了希望。
堀辰雄這種追求和重視“生”的意識,與他的自身的經歷有很大的關系。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西方文化的影響不可忽視。昭和初年,日本的現代文學幾乎與西方文化同步發(fā)展。西方文學的新理論和新作品一經問世就會立刻被翻譯到日本去,這對日本的文學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喬伊斯、普魯斯特、里爾克等作家都成為日本現代文學的模仿對象。堀辰雄中學時代酷愛的詩人里爾克的作品中,“愛”與“寂寞”等詞頻繁出現。里爾克的所推崇的“寂寞之美”與日本的傳統審美觀中的“物哀”、“幽玄”等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認為“愛”是世界上最美好也是最難以把握的主題。他的這種觀點給了堀辰雄巨大的影響,在《起風了》這部作品里,堀辰雄就強調了由“愛”而產生的“生”的延續(xù)。
堀辰雄也有過多次面對死亡的經歷。首先是關東大地震中母親的死。堀辰雄在高等學校就學的時候,堀辰雄經歷了關東大地震,在這次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母親。母親的死給了他很大的打擊,這是他初次經歷死亡。
其次是最尊敬的老師芥川龍之介的自殺。堀辰雄曾經師從芥川龍之介,并說過“芥川龍之介是我最好的老師”。年幼時代母親發(fā)瘋的經歷,給了芥川龍之介一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他甚至認為他的“人生悲劇的第一幕是從(他們)成為母子開始的”。而生父和養(yǎng)父事業(yè)的失敗等帶來的生活壓力又使他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癥。這種境遇給他的人生和文學都帶來了極大的不安感。晚年的芥川龍之介又陷入了憂慮自己會死或者會發(fā)瘋的痛苦和矛盾之中。與此同時,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前半,日本的無產階級文學展開了熱烈的活動,而以芥川為首的新思潮派開始逐漸衰弱,創(chuàng)作進入了停滯期。終于,現實的壓迫和精神的折磨使他再也難以承受,1927年,年僅35歲的芥川龍之介服安眠藥自殺。芥川龍之介的死,給了堀辰雄極大的打擊,但與此同時,堀辰雄認為,芥川將自己軟弱的一面隱藏起來,但是他的軟弱又使他無法忍受這種隱藏,這種性格正是芥川的悲劇所在。因此,與芥川龍之介相反,堀辰雄追求“生”的意義,這種人生態(tài)度也構成了他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的基礎,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也都具有積極的求生意志。
還有《起風了》這部作品的女主人公的原型,也就是他所愛的矢野綾子的死,矢野綾子患有肺病,在富士見高原的療養(yǎng)院入院治療半年之后,也去世了。而堀辰雄自身也患有結核病,常常活在死亡的陰影之中。這些面對死亡的體驗雖然給了他一定的打擊,但是他從來沒有消沉,這些經歷反而使他對“死亡”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并且使他對“生”的追求和熱愛更加高漲,即使深知死亡是無法反抗的,仍然呼喚對生命的贊美與熱愛。并且這種對生與死的認識,全部都反應在堀辰雄的作品之中,形成了堀辰雄文學的獨特風格。
三、愛與生
《起風了》共由五章組成,分別是“序曲”、“春”、“起風了”、“冬”和“死亡山谷”。小說的開頭,以“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這一詩句奠定了全篇的基調,給主人公的生活蒙上淡淡的陰影,但同時也表現出了他們努力追求生存的態(tài)度。小說的章節(jié)中的“春”,表現出了主人公對生的希望和追求生的努力,如同章節(jié)的名稱,擁有有生的希望,就如同身在春天。文章中很多對于兩位主人公共同生活的細節(jié)描寫,都表現了“生”的魅力。
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在“我”勸說節(jié)子去療養(yǎng)院養(yǎng)病時提及了一個夢,夢中“我”和一個可愛的姑娘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我”將這個夢中的姑娘與節(jié)子的身影重疊在了一起,這個夢直白的表達出我對節(jié)子的愛,同時也明顯的表現出了“我”渴望和節(jié)子一起活下去的愿望。而節(jié)子本身,因為生活在死亡的陰影下,其實是不可避免的帶有很多悲觀和消極的情緒,然而節(jié)子看到了我的努力,她對“我”的愛使她不會放任自己的悲傷,而是回應“我”的熱情,極力的振作起來,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且讓“我”感受到她確實很幸福。另外,一次在節(jié)子的家里,“我”與節(jié)子一邊賞花一邊散步時,節(jié)子說了這樣的話:
“不知道為什么,我突然又想活下去了……”,她接著用小到幾乎讓人聽不清的聲音補充道:“……多虧了你?!?/p>
可以看出,長時間為病痛所苦的節(jié)子,對生命原本是持有的是一種悲觀的態(tài)度,甚至沒有了求生的意志,但是此時她卻說“突然想要活下去”,而產生這種生存下去的愿望的原因正是由于有了“我”的支持。節(jié)子感受到了兩人的愛情,重新體會到生活的魅力,又燃起了活下去的勇氣。對于“我”和被死亡威脅著的節(jié)子來說,這種在生活瑣事中的細碎的幸福顯得尤其的寶貴。兩個人一起為了“生”而努力,這種努力不僅使他們想要活下去的意志體現的更加強烈,并且將“生”所蘊含的活力生動的表現出來。
四、死亡陰影
在整篇小說中,“我”雖然一直極力避免想到死亡,但是死亡的陰影卻一直淡淡的籠罩在“我”和節(jié)子的生活中,這種陰影鮮明的呈現在“我”的面前是在第二章中,“我”和節(jié)子一起去了療養(yǎng)院之后。在療養(yǎng)院里,我得知節(jié)子的病情是數一數二的重癥。當“我”得知這一情況時,那“大而黑的宛如一朵詭異的花的病灶”使“我”喪失了思考力。這種“詭異的花”的比喻強烈的暗示了死亡,而在其背后所隱藏的“我”對于現在生活的不安感,又使死亡顯得更加清晰。在死亡的陰影下活著,甚至比死亡本身更可怕。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主人公雖然不安,但是仍舊努力追求生命,開始了與過去稍有不同的愛情生活。
“我甚至覺得,與其說是我忘記了時間的先后,不如說是我們在重復著這相似的每一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全脫離了時間的掌控。而在那些脫離了時間的日子里,就連我們生活中的細小瑣事,都一一散發(fā)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魅力。(中略)而正因為和我分享它們的是這個女人,我和她才能只因這些細小瑣事便體會到莫大的滿足?!?/p>
以上這段描描寫是“我”和節(jié)子在療養(yǎng)院過著平靜的生活時的心態(tài)。當時,雖然“我”和節(jié)子都為了節(jié)子的病情二擔憂,但是卻共同努力想要追求寧靜而幸福的生活,而“我”也確實在一段時間內感受到了這種共同生活的寧靜和幸福?!拔摇蹦軌虍a生這種感受正是因為“我”和節(jié)子兩個人是相愛的,和節(jié)子在一起,才使“我”感受到“脫離時間的掌控”,連生活瑣事都別具魅力,令人感到異常滿足。在死亡的陰影下,支持兩人共同對抗死神的力量正是他們之間的愛,而在“我”和節(jié)子的愛里所包含的對于“生”的熱愛和希望也讓兩人體會到生命的美好。死亡陰影籠罩下的愛,更加顯得彌足珍貴。
在“冬”這一章節(jié)里,又一次提起了“我”曾經做過的,與節(jié)子兩個人在山中生活的夢,在此時提起這個夢可以看作是一切結束的先兆。夢消失之后,只留下冷清而寂寞的景物,這種景象與“我”當時的心境何等的相似,而“我”和節(jié)子在當時的狀況,也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暗示出來。
“每棵樹上都只剩下兩三片枯萎的葉子,在抵抗著寒風……夾在群山之間光禿禿的森林、農田和荒地,現在就像是被整個世界遺棄了一般。”
當時節(jié)子的生命就好像此處所描寫得寒風中的樹葉一樣,正在拼命抵抗死亡,雖然努力掙扎,卻仍舊無力改變最終死亡的結局。雖然“我”一直在逃避,極力避免去想這個結局,然而在“我”的潛意識里,卻已經隱隱感覺的到這個無法改變的事實。而“我”和節(jié)子卻不得不面對這種絕望的處境。在這種情況下,某一天“我”在歸途中,看到等待“我”一起回去的節(jié)子時,與她四目相對,突然感到了兩人深深的愛,兩人之間的這種愛也給了他們面對絕境的勇氣。
五、因愛而生
不管是小說開頭的詩句還是整篇小說中對兩人生活的描寫,都彌漫著淡淡的陰影,讓讀者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死亡對主人公的威脅。然而與此同時,在每一個面對死亡的情境之中,都伴隨兩位主人公充滿希望的態(tài)度和追求生命的努力,兩位主人公因為對彼此的愛而努力與死亡抗爭。小說中并沒有直接提及節(jié)子的死亡,而是在最終章里以記憶的形式傳達出來。在節(jié)子死后,“我”一直感到迷茫,感到自責,以為自己可能并沒有讓節(jié)子感到幸福,甚至一度懷疑過兩個人的愛,這種不安和矛盾的心理體現出,“我”此時的無所適從,甚至對生活的意義產生了懷疑。但是,當“我”回到山谷中時,卻能時時感受到節(jié)子就在身邊?!拔摇痹谏焦戎幸恢被貞浿约汉凸?jié)子的過往,而每當回憶起節(jié)子時,都能感到節(jié)子的存在。這種感覺使“我”逐漸的放棄了死亡,并且對人生產生了新的認識。“我”恍然大悟,不僅確認了兩人共同生活時的幸福,確信了“愛”的存在,并且明白這種愛并沒有隨著節(jié)子的死亡而消失,而是一直留存在“我”的心里。
“我”和神父的對話中出現的“如果不是這樣有風的冷天,恐怕是看不到這樣美麗的天空吧”,使“我”對人生有了新的領悟,同時這也可以看成作者對人生態(tài)度的一種暗示。人生就像這美麗的天空,只有“在有風的冷天”才能更加體會到生命的幸福和珍貴。節(jié)子的死對于“我”來說正如“有風的冷天”,我經歷了失去愛人的痛苦,才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人生。雖然“我”沒有明確的意識到,但正是這個時候,“我”對于“死”的看法發(fā)生了改變。在“我”回到木屋讀了里爾克的《安魂曲》之后,這種對于“生”與“死”的感悟發(fā)展到了更加清晰的階段。“我”終于能接受節(jié)子的死亡,領悟到節(jié)子雖然死去了,但是她卻通過兩個人的“愛”來幫助了“我”,這種“愛”正是節(jié)子生命的延續(xù)。“我”本以為自己人生的光亮只有自己周圍的幾許,然而實際上,它們遠比“我”想象中的要多。它們就像“我”所居住的小木屋的燈火一般,兀自在各處閃亮,將“我”的生命延續(xù)下去。
結語
在堀辰雄的小說中,與其說“愛”與“死”是主題,不如說“愛”與“生”才是他真正想要追求的主題??梢钥闯?,他在小說《起風了》當中所表達的“生”的意義,不僅僅指活著,他認為超越死亡的“愛”也是“生”的一種形式,并且這種“愛”不會因為死亡而結束。在小說中,對于死亡,“我”的感情是一直在變化的,由最初的逃避一直到后來感悟因愛而生,最后認識到死亡并不是最終的結局?!翱v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這句詩在全篇多次被提及,傳達出即使遭受苦難也要努力生活的信念,死者應該被追念,但不可一直困囿于死亡之中,活著的人更應該珍惜今后的生活,懷著超越死亡的“愛”去追求新生。將“生”與“愛”融為一體,相信它們能產生戰(zhàn)勝一切痛苦的力量,最終在精神上超越死亡獲得新生,這才是堀辰雄所在《起風了》中所要表達的“生”與“死”的意義。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k2057.cn/w/wy/63.html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