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社科論文 > 正文

中國民俗文化翻譯面臨困難分析

作者:王靜來源:《魅力中國》日期:2022-01-11人氣:3940

民俗文化是展現(xiàn)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歷程和本國各民族生活背景最好的見證,它能夠從最深層次去解釋一個民族從產生到發(fā)展的每一個軌跡??梢哉f,民俗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內涵,而民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闡釋我國各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習俗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理念的不斷發(fā)展,世界各國不僅在經濟上產生更多的交流,文化交流也逐漸成為國家間交往的重要方式,甚至成為帶動經濟發(fā)展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文化全球性交流的國際背景下,如何防止國外文化過度滲透到國內,又如何讓本民族文化“走出去”,讓世界上更多的國家認識和理解到我國文化,從而加強我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成為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顯然,將民俗文化翻譯通透,讓他國居民能夠快速了解,并真正理解我國的民俗文化,是讓我國民俗文化真正走出去最好的方式。

一、翻譯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能夠推動民俗文化“走出去”。在世界各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代,我國民俗文化也成為與他國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文化充滿民族特色,是其他國家了解本民族的重要介質。要推動我國民俗文化走向世界,以此為媒介和其他國家進行更和平友善的交流,首先就應當主動地讓世界了解我國的民俗文化[1]。然而,民俗文化本身的獨特性使得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理解時具有一定的困難,如果不對其進行適當?shù)慕忉尯头g,讓民俗文化通過他國語言表現(xiàn)出來,其他國家的人是很難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因此,翻譯民俗文化可以推動其走向世界。

可以有效繼承和發(fā)揚民俗文化。我國各省各地都有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被稱為“戲曲之鄉(xiāng)”的河南,有六十多種戲曲類型,鑼戲、卷戲、梆子戲等,都是非常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因為流行文化的傳播,人們逐漸開始追求流行文化,導致河南的戲曲類型已經有很多種消失不見。如果能夠將民俗文化翻譯為其他國語言,讓其他國家的人更多地了解我國的民俗文化,并且主動學習,這可以讓國內新一代年輕人加強對民俗文化的了解,并運用自己的方式去傳承和發(fā)揚民俗文化。

二、中國民俗文化翻譯面臨困難分析

(一)翻譯存在詞匯空缺問題

民俗文化類型多樣,且歷史悠久,很多難以用他國語言翻譯出來。我國民俗文化歷史都非常悠久,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而很多國家因為建國時間短,文化發(fā)展的時間也很短。這導致在翻譯我國民俗文化時,在他國文化中難以找到對應的詞匯。比如,河南的陳氏太極和拜祖大典,這兩種民俗文化都具有很長的發(fā)展歷史,在當代仍然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推動其走向國際社會的過程中,便要翻譯為其他國家的人民能懂的語言,但是因為沒有對應的詞匯,只能直譯,然后再加上相應的解釋[2]。因為成長環(huán)境、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等,導致這些民俗文化雖然被翻譯,但是并未將民俗文化的獨特性和生動性表達出來,也就不能被其他國家的人真正了解,從而很難達到傳播解釋的效果,也便達不到“走出去”的目標。

(二)民俗文化翻譯存在語義理解偏差

外國詞匯大多數(shù)是比較單一純粹的,而中國民俗文化里的很多詞匯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導致在翻譯時,會存在語義理解偏差。比如,在翻譯河南的民俗文化“羅戲”時,因為外國人沒有羅戲,對羅戲也沒有自己的理解,在翻譯時只能用漢語拼音代替,用漢語拼音代替卻沒有相應的注釋,對外國人而言,Luo Xi本身只是一個符號,卻不能理解其背后的深意。因此,簡單潦草的翻譯會讓外國人對民俗文化本身產生誤解,認為某些單詞僅僅是一個漢字,卻不能再更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會因為文化背景信息的不同,在翻譯時出現(xiàn)偏差。比如,春節(jié)在我國是非常具有代表意義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對我國人民而言,其意義不言而喻,外國人雖然知道春節(jié)是我國的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對過春節(jié)的某些細節(jié)卻不甚了解,春節(jié)需要貼對聯(lián),外國人在翻譯“對聯(lián)”時,翻譯為 “anti- thetical couplet”,這樣的翻譯雖然能夠從一定層面上表達對聯(lián)的意思,但是仍然存在偏差,因為對聯(lián)存在的意義,貼對聯(lián)的目的,以及對聯(lián)所表達的文化內涵是不能夠表現(xiàn)出來的。因此,簡單的英語詞匯不能表達出民俗文化背后深厚的歷史底蘊。

三、中國民俗文化翻譯策略研究

(一)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翻譯人才

在學校增設民俗文化外語翻譯課程。民俗文化想要真正走出去,需要我們主動將其“送出去”,讓其他國家的人在了解我國民俗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研究興趣,從側面起到傳播我國民俗文化的效果。現(xiàn)在很多高校都設有民俗學、英語、日語等相關專業(yè),但是卻沒有相應的外語翻譯課程與其進行對應,這導致很多學生在真正了解到民俗文化后,因為外語功底不足,也不能對民俗文化進行傳播。因此,筆者建議,可以適當在高校增設民俗文化外語翻譯課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課程,以此為后期培養(yǎng)更多翻譯人才打下基礎。

注重在學術方面,增強對民俗文化翻譯人員的培養(yǎng)。外國語言詞匯的缺乏導致在翻譯時難以和我國民俗文化相對應,就需要我們在學術方面加大力度,對專門從事民俗文化翻譯的人員進行更多的關注,從而培養(yǎng)更多翻譯造詣強、對民俗文化理解深厚的人才。讓其能有更大的能力從外國語言當中找到合適的詞匯來表達我國的民俗文化,將民俗文化的翻譯從本質上變得生動、容易理解。同時,對于民俗文化翻譯人員的培養(yǎng),不僅要為其學習外語創(chuàng)造合適的環(huán)境,還要注重對他們進行民俗文化的教學。讓他們能夠階段性地學習民俗文化,主動去了解民俗文化,在對民俗文化有足夠理解之后再進行翻譯,所產生的效果會更顯專業(yè)性。

(二)翻譯方法多元化

直譯加注釋法。翻譯民俗文化的本質并不是為了翻譯本身,而是要讓民俗文化能夠走出去,讓更多人了解民俗文化。因此,在對民俗文化進行翻譯時,除了要將其用外國語言表達出來以外,還要讓外國人能夠看懂,真正理解民俗文化。直譯法可以將民俗文化用外國詞語表現(xiàn)出來,但是受到各國文化背景差異因素影響,僅僅是直譯法難以將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表達出來,外國人在理解時也會出現(xiàn)誤差,顯然難以突出我國民俗文化的特色。直譯法加上注釋法,可以將民俗文化通過圖片和相關語言文字、例子等方式展現(xiàn)出來,突出我國各地不同的民風和民間習俗,從而達到傳播民俗文化的效果。

音譯法。這種方式主要是針對民俗文化里具有特定性和針對性的元素,如人名、地名,因為外國詞匯里沒有對應的詞語來進行解釋,因此可以選擇用拼音代替,這樣既不會讓翻譯出來的民俗文化和外國詞匯、詞句產生偏差,也不會讓民俗文化本身的語義丟失。比如,在翻譯夸父、女媧等人名時,直接用拼音代替,這種方式翻譯出來不會突兀,也能將民俗文化本身的含義表達出來。另外,音譯法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來起到傳播民俗文化的效果,外國人通過對民俗文化類似的讀法,能夠對相關民俗文化形成初級印象,在后面正式了解民俗文化時,能夠有更清晰的思路。采用多種翻譯方法,并且將各種方法結合起來,達到翻譯完成、理解無困難的程度,需要專門從事翻譯工作的知識人員加強自身的學習,具備深厚的外語功底,還要對民俗文化理解通透,因此,翻譯人員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提升自己的民俗文化翻譯專業(yè)素養(yǎng)。

四、結束語

民俗文化是展現(xiàn)我國各族人民民族風貌的重要標志,也是見證我國歷史發(fā)展歷程的重要載體,只有充分將民俗文化的獨特性通過正確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才能讓其他國家更了解我國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獨特性使得對民俗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需要極大的努力,如果民俗文化只是故步自封,不主動和其他文化主體進行交流,很顯然不利于民俗文化長久發(fā)展。因此,我們要加強對民俗文化本身的學習,只有自身對民俗文化有足夠的理解,在和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交流時,才能將民俗文化全面、透徹地傳播給其他國家的人民,促進民俗文化的國際交流,讓民俗文化真正“走出去”!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k2057.cn/w/wy/25805.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