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養(yǎng)植”活動在家園合作中扎根成長
“養(yǎng)植”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豐富的“活教材”引領著幼兒走進自然,走進生命。然而同時筆者也發(fā)現(xiàn),目前教師組織幼兒進行“養(yǎng)植”探索時,常常局限于園內的教育,而忽視與園外教育的結合。因此,筆者嘗試將“養(yǎng)植”活動推向家庭,讓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養(yǎng)植”科學探索活動,通過家園共育,讓“養(yǎng)植”活動走進家庭,扎根成長。
一、讓“養(yǎng)植”活動在家園合作中扎根
鏡頭一:媽媽的話
孩子們對蝸牛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因此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捉蝸牛。在活動的第二天,婧婧告訴老師說:我的媽媽說捉不到蝸牛,還說老師是個傻瓜。老師問:為什么媽媽會這樣說,婧婧回答說:媽媽要上班,很忙沒有時間。
鏡頭二:奶奶的話
晨間接待,橙橙的奶奶拿著“養(yǎng)植意愿調查表”,詢問這張紙頭的內容,教師和奶奶解釋,奶奶聽完之后直接說:就是種菜養(yǎng)魚吧?小孩子怎么會種,有什么用啊,還是好好讀書吧。教師想給奶奶解釋,奶奶轉頭就把紙頭還給了教師。 從上面媽媽和奶奶的話語中,反映出家長要么太忙不愿參與到“養(yǎng)植”活動中,要么認為“養(yǎng)植”活動沒有什么教育意義,說明教師在活動中還沒有喚醒家長的主體意識,轉變其教育觀念。
1、換位思考,贏得家長的配合
教師如果不了解家長的基本情況和意愿,給家長帶來不必要的負擔,會引起家長的反感。教師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現(xiàn)在的家長工作都很繁忙,工作了一天,身心疲倦,還有什么精力和耐心參與活動呢!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家園溝通出現(xiàn)了問題。因此我們利用離園時間召開座談會,家長們將不會指導孩子和沒有時間開展養(yǎng)植活動這兩個現(xiàn)實問題提了出來。為了鼓勵家長參與活動,我們舉辦了多次的座談會,教師從“養(yǎng)植”活動的意義、價值以及對幼兒的發(fā)展的意義等方面進行深度剖析,家長逐步了解“養(yǎng)植”家園合作的價值,同時近距離的談話讓家長更容易接受,部分家庭主動要求加入“養(yǎng)植”活動中。
2、構建平臺,及時分享信息
家園合作最重要是雙方良好的溝通,我們利用多渠道的方式,如“家園聯(lián)系欄”、“班級QQ群”、“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家園合作意義,增強共同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植”科學探索活動重要性的意識,搭建教師與家長之間互相交流科教信息、經驗的平臺。參加養(yǎng)植活動的家庭經常會在“家園聯(lián)系欄”、“班級QQ群”里分享幼兒的觀察趣事、照片、家長自己的感想和疑惑,通過平臺家長和教師雙方可以分享經驗,解決疑惑,互相學習。同時,我們利用QQ平臺、家園聯(lián)系欄指導家長按照科學的方法種植和飼養(yǎng),如:按照季節(jié)特征種植和飼養(yǎng)、按照主題要求種植和飼養(yǎng),并指導家長引導幼兒如何對家里飼養(yǎng)的動物與種植的植物進行一些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在家長朋友們的幫助下,現(xiàn)在我們的幼兒逐漸養(yǎng)成了愛觀察、好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
二、讓“養(yǎng)植”活動在家園合作中成長
鏡頭三:教什么呢?
家庭養(yǎng)植活動已經開展了兩個禮拜了,家長的熱情卻在慢慢消散。和家長幾次的交流后,瑤瑤媽媽告訴老師:我很想教點什么,但我不知道怎么教瑤瑤觀察,感覺挺難的。
鏡頭四:學什么呢?
琪琪的爸爸說最近琪琪對家里飼養(yǎng)的泥鰍不感興趣了。老師問琪琪:是不喜歡泥鰍了嗎?琪琪回答:一直是爸爸喂泥鰍吃東西,爸爸只是讓我看泥鰍,我也想照顧泥鰍,但爸爸不讓只是讓我看。
以上兩個片段反映家長參與的熱情很高,但缺乏科學專業(yè)的養(yǎng)植知識和指導幼兒學習的方法,因此不知不覺就陷入了“教什么”、“學什么”的困境中,這樣的困境如果不及時解決,會慢慢地消磨掉家長和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影響“養(yǎng)植”家園合作的后期開展。
1、觸類旁通,開放觀摩活動
為了讓家長掌握一定的指導方法,讓家長的教學觀念逐步轉變?yōu)榻虒W行為,我們有準備、有目的地向家長開放“養(yǎng)植”科學觀摩活動,讓家長“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每個星期五都向家長開放科學活動觀摩課,利用“家園聯(lián)系欄”事先向家長介紹本周的活動內容、活動目標、指導方法和我們的設計理念,這樣家長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到課堂中來觀摩學習。如在觀摩活動《小蝸牛的食物》中,我們重點指導家長怎樣關注幼兒的探索學習:千萬不能去幫忙,也不能直接告訴答案。通過教師的指導,家長明白了應該遵循“嘗試在前,指導在后;操作在前,結論在后”的原則,都紛紛表示:要把老師的方法遷移到家庭教育中去,讓探索學習成為幼兒感興趣的事。
2、取長補短,實施家長助教
在“養(yǎng)植”家園合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問題,但家長一兩句話就讓大家茅塞頓開。如南瓜種子種上后就長毛了,一位奶奶馬上告訴我們:南瓜種子種上之后長毛了說明浸水太多,南瓜種植在潮濕的土里就行,基本不用澆水。因此我們萌發(fā)了“家長助教”的合作方式,把家長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引入到幼兒園的經驗中來,請有經驗的家長引導我們的孩子去操作和探索。通過實踐,“家長助教”是可行有效的,不但寬闊了幼兒的眼界,開拓了班級家長的教育資源,而且家長帶著孩子學習更加深刻理解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變得比以前更加支持。
在家園合作“養(yǎng)植”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的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也收獲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我們也真切地體會到“養(yǎng)植”活動拉近了幼兒、家長和老師的距離,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養(yǎng)植”活動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家園合作途徑之一。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